第六十九章 袁世凯出山-《大国之疆》


    第(2/3)页

    在内外的压力之下,此时急火攻心之下的载沣,这下也没辙了。只能强忍着眼泪说道:“你们这样主张,就照你们的办,日后有事发生,请不要推卸责任!”

    “不用袁世凯,指日可亡;如用袁,覆亡尚希稍迟,或可不亡。”那桐回话道。

    载沣咬着牙看着一众人,刚才的商议他可是全看在眼里,虽然怒火中烧,但也知道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只得派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期的部下、时任内阁协理大臣的徐世昌亲赴洹上,请袁出山。载沣这边是愿意了,可袁世凯那边没那么容易。该拿捏的时候,一定要捏足了谱儿。

    此前,武昌起义刚刚爆发之时,清廷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一职,他便以“旧患足疾,迄今尚未痊愈”为由推脱。你载沣不是从前以“足疾”开我回籍吗,今天,我袁世凯身上毛病更多了。

    当然,袁世凯在吐喷胸中郁气时,也给载沣留了个退步——只要病好,我一定出山。这就是讨价还价的第一步,湖广总督,官太小,我不干。

    一番讨价还价,关子卖得差不多了,开始致电内阁:给钱给枪,按我的意思安排人。

    于是,被载沣花费了三年时间梳理后的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段芝贵等一众北洋嫡系,一时纷纷到位。

    清廷答应了这么多的条件,这个时候,应该出山了吧?不,他仍旧“抱膝长吟”。

    看到一路风尘从北京赶过来的徐世昌,袁世凯知道,自己等待的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如此,袁世凯摆出了六大条件:1.明年即开国会;2.组织责任内阁;3.宽容参与此事件诸人;4.解除党禁;5.须委袁世凯以指挥水陆各军及关于军队编制的全权;6.须与袁世凯以十分充足的军费。此六条缺一不可,否则绝不出山。

    这六条条件不可谓不厉害,不仅使得袁世凯人前人后、敌方我方做足好人,也彻底把皇族架空。六项条件,如六把钢刀,让摄政王载沣感到寒光凛冽,但他别无选择了,眼见全国各省纷纷独立,火越烧越旺,载沣只能断臂求生,向袁世凯屈服。

    1911年10月27日这天,清廷发电谕,召回荫昌,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授他全权指挥军队,督办湖北剿抚事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