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四渡赤水 三-《红星照我去战斗》


    第(2/3)页

    2月25日,中革军委令红五、红九两大军团在桐梓西北迟滞南下的川军,少共国际纵队进攻遵义的北大门,娄山关。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

    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南距遵义市5o公里,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古称天险。

    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关口西侧是大娄山的主峰,山峰陡峭艰险,根本无法攀登。

    大娄山东侧山峰犹如巨锥般一柱擎天,名为点金山,是控制娄山关的制高点。

    娄山关历来都是防守北方部队南下的关口,因此,从北攻南难如登天,

    毫无疑问,少纵一师担任了从正面攻打娄山关的艰巨任务。

    由于黔军一个团的部队先行占领了娄山关,李云龙只得下令强行夺关。

    虽然对亲弟弟李云强混入自己的队伍深感无奈,但反复权衡之下,李云龙还是将强行攻关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以英勇顽强、善打硬仗著称的一团。

    在团长李云强的率领下,一团战士们奋勇争先,一路猛冲猛打,在关口下率先击溃了前往桐梓增援的黔军一个团,接着又向点金山的守敌猛攻上去,一团势不可挡,一鼓作气很快就攻占了点金山的山头,控制了关口。

    接着,紧随其后的二团又击退了黔军三个团组成的部队连续动的三次反击,牢牢守卫着娄山关。

    少纵二师负责向板桥镇迂回动作,策应一师夺取娄山关的任务。

    迂回板桥说来容易,但一路上山高路险,再加上冬雨绵绵,气候寒冷,路面泥泞难行。

    丁伟于是决定自己亲率机动能力最强的五团轻装先行,二师政委陈中春率主力部队和炮兵营随后跟进。

    一路上,丁伟带领一千多人的部队冒着凄风冷雨,日夜跋涉,终于克服了重重艰险,于25日中午赶到板桥附近。

    到达目的地,丁伟率先命令侦察营四面出击,打探敌人的消息。

    一小时后,侦察营抓回黔军一个俘虏,根据审讯丁伟很快得知敌情:从遵义出增援娄山关的黔军三个团刚到达板桥镇,准备明天凌晨对娄山关起反攻,板桥镇原本就驻扎了黔军三个团的部队,但两个团已经增援娄山关却了,此时板桥的守军还有一个团的部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