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为什么不固守城池-《梦幻初唐》
第(2/3)页
而且看看退兵的原因,说是辽东天气已寒,军粮将尽,士马难以久留.擦,天冷是天冷,但人又不是死人,打下那么多城池你住城池里啊,生火取暖怎么就不能久留了,辽东人能留,大唐人就不能留吗,开玩笑呢啊,还有军粮已尽,打下那么多城池难道就没有存粮的吗,城池没有,高句丽百姓家里总有吧,他们可以养活高句丽大军,就不能从他们手里弄出点粮食养活一下大唐军队吗?
搞不懂,武元庆是真的非常搞不懂,在他看来占领了城池,那就该一直占着,什么粮食,什么冷暖的根本不是问题.
因为大唐每次攻打高句丽军队本就不多的,才十万人左右而已,留在辽东十几座被打下的城池里坚守到来年天气转暖重新进攻完全不是问题.
但原时空,不管是隋朝还是大唐的几次攻打高句丽几乎都是以打下来不少地盘,天一冷就退走还回去而告终.
武元庆不知骂过隋炀帝,李世民多少次傻缺的.但近来才知道为什么两位其实都非常精明的皇帝会干出这么傻缺的事情来.
记得有人说过东北方冀辽之间,其雨季在旧历七月间,而旧历八、九月至二、三月又为寒冻之时期。……必在冻期已过,雨季未临之短时间获得全胜而后可。否则,雨潦泥泞水雪寒冻皆于军队士马之进攻,餱粮之运输已甚感困难,苟遇一坚持久守之劲敌,必致无功或覆败之祸“.
说李世民正是因此才屯兵坚城,久攻不下而又不愿冒险出击,以至在九月寒冻之期降临时,才不得不无功撤兵。
有这个理由吗,或许有,但也只是对于进攻上,但进攻上不只是大唐,高句丽也会受到影响的,所以这个并不是决定的因素.
最主要的一点武元庆也是刚知道不久,那就是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国家人的生活特点.
他们也学中原人一样修建城池的,但修建城池后平日却是不住的.就拿高句丽的国都来说,他们在平壤修建的国都,仿照大唐也叫长安城.
当然这周边国家就没有不跟中原国家学的,不光是城池叫长安城,就皇宫的宫殿什么都跟着大唐皇帝的太极宫里一些宫殿的名字取名的.
不过这个不重要,说回正题,高句丽人修建的长安城自然不会像大唐的长安城那么大,东西有六里,沿着山谷弯曲,南临浿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