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然而,當天夜里,童貫并未召見種師道,這讓種師道憂心忡忡,無法入眠。 童貫率大軍出征前,徽宗皇帝特意安排童貫,令其讓種師道隨軍參戰,且令童貫隨時向種師道咨詢征戰方略。既然徽宗皇帝如此安排了,童貫也遵旨將種師道從晉陽調到了北伐大軍中;那么,童貫何以在見到種師道后不冷不熱,并不征詢征戰方略? 其實,之所以會是這樣,是有原因的。 原來,童貫經略西北時,種師道擔任原州通判、提舉秦鳳常平數州,正是童貫的直接下司。那童貫掌握兵權后西征,一路上作威作福,其他官員見了他,皆齊刷刷跪拜,極是崇拜,唯獨種師道,見了童貫,僅作長揖而已,似有慢待和看不起童貫之意。童貫由此而不待見種師道。 后來,童貫欲對西夏用兵,徽宗皇帝專門召見種師道,咨詢邊境情況。種師道稟告徽宗皇帝道:“啟奏圣上,先挑爭端不可勝,若他主動來戰時,則要針鋒相對;妄動生事,這不是個好主意。” 對種師道的看法,徽宗皇帝深以為是,遂令童貫停止對西夏用兵。童貫得知這一情況后,對種師道甚是生氣。 再后來,童貫奏請徽宗皇帝,打算遷徒內地弓箭手充實邊防,對外卻號稱是從邊疆招募的。 徽宗皇帝聞奏,吃不準這事,又喚種師道入宮,私下里咨詢種師道的看法,種師道如實稟奏道:“啟奏圣上,臣恐怕弓箭手還沒有在邊疆立功,內地已經受到了騷擾。” 對種師道的這個意見,徽宗皇帝極為贊許,遂否決了童貫的奏請,還賜給種師道襲衣、金帶。 童貫聞聽到這個情況,心里面更是不悅,更不待見種師道。 因為種師道常與童貫唱反調的緣故,童貫對種師道甚是反感。然而,徽宗皇帝極為看重種師道,故此在此次征剿契丹前,想到了屢次提出好建議的種師道,遂特意安排童貫,讓童貫招令種師道隨軍行動,并令童貫隨時向種師道咨詢作戰方略。 童貫雖然對種師道甚是反感,但在徽宗皇帝面前,童貫自然不能有任何不悅的表現;然而,童貫心里有他的主意,那就是你有你的千條計,我有我的老主意,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對圣上也是如此,你說你的,俺做俺的,俺只要把幽燕十六州給收復回來了就行,俺為甚要向他種師道咨詢征戰方略?!他以為他是誰呀?! 故此,童貫雖然遵照徽宗皇帝旨意,傳令種師道等候在保州,隨軍征戰,但他并未打算向種師道征詢作戰方略。 所以,童貫在見到種師道后,不冷不熱,并沒有征詢種師道作戰方略,反而在接下來的時候,將種師道派至后軍,讓其隨楊可世的后軍一道行動。 第二日,大軍開拔,繼續向北進發。 快到與遼國接近的地界時,童貫的派頭做得更足了,大隊兵馬排著齊整的隊伍,旌旗蔽日,刀槍林立,戰鼓震天,喧聲鼎沸。為了耍威風,提振邊民信心,童貫令部下發了黃榜,打出“吊民伐罪”的旗幟,挾討伐方臘之余威,氣勢洶洶,浩浩蕩蕩,塵土飛揚,殺奔宋遼邊境而去。 第(3/3)页